
随着气温逐渐降低,寒冷的冬季悄然而至。对于骨科患者和易感人群来说,冬季可是一个“多事之秋”。低温天气不仅会让关节疼痛加剧,还会增加骨折、扭伤等意外的风险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冬季骨科预防要点,让大家安安稳稳度过这个冬天。
一、冬季骨科为何高发?冬季骨科高发,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:- 气温降低,血管收缩: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,导致四肢血液循环减慢,关节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,代谢产物堆积,从而引发或加重关节疼痛、僵硬等症状,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、骨关节炎患者感受更为明显。- 肌肉僵硬,柔韧性下降:低温环境下,肌肉的兴奋性会降低,变得僵硬,柔韧性和弹性也会随之下降。此时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动作幅度过大,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、韧带扭伤。- 路面湿滑,易发生意外:冬季雨雪天气较多,路面容易结冰、湿滑,行人稍不注意就可能滑倒,增加骨折的风险,其中老年人和儿童是高危人群。
二、分部位骨科预防措施
(一)膝关节:注意保暖,避免过度负重膝关节是人体受损率较高的关节之一,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护。外出时可以佩戴护膝,减少寒冷对膝关节的影响;避免长时间站立、行走或上下楼梯,减轻膝关节的负重。久坐后起身时,动作要缓慢,避免突然用力。
(二)腰部:保持正确姿势,避免受寒冬季腰部受凉容易引发腰肌劳损、腰椎问题。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,避免久坐久站,每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起身活动一下腰部。睡觉时可以在腰部下方垫一个小枕头,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。同时,注意腰部保暖,不要穿露腰的衣服。
(三)手腕和脚踝:做好防护,避免扭伤手腕和脚踝在冬季也容易受到伤害。外出时尽量穿防滑鞋,避免在湿滑的路面上快速行走或奔跑。进行体育锻炼前,要充分活动手腕和脚踝,做好热身运动。做家务或进行体力劳动时,避免过度用力,防止手腕扭伤。
三、冬季骨科养护:饮食与运动相结合
(一)合理饮食,补充营养冬季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、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,如牛奶、鸡蛋、豆制品、鱼虾、瘦肉、新鲜蔬菜水果等。蛋白质是构成肌肉、骨骼的重要成分,钙能增强骨骼强度,维生素D可以促 进钙的吸收。同时,要减少辛辣、生冷食物的摄入,避免加重关节不适。
(二)适度运动,增强体质冬季虽然寒冷,但也不能忽视运动。适度的运动可以加 快血液循环,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 性。适合冬季的运动有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,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,避免过度运动。运动前要做好热身,运动后要进行拉伸,避免突然停止运动。另外,尽量选择在室内或天气**的时候运动,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外出运动。
四、意外受伤后的正确处理如果不小心发生跌倒、扭伤等意外情况,要保持冷静,正确处理。首先,不要随意搬动受伤部位,避免加重损伤。如果是扭伤,可以先进行冷敷,减轻疼痛,48小时后再进行热敷。如果怀疑有骨折,要及时打急救电话,等待医生的救治。温馨提示:冬季是骨科病高发期,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,做好预防工作。如果出现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等症状,要及时到正规骨科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希望这份冬季骨科预防指南能帮助大家远离骨科困扰,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冬天!如果您有任何骨科方面的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会及时为您解答